金年会体育

三江平原腾飞龙 ——写在牡佳高铁开通运营之际

发布日期:2021-12-07 浏览次数:64

12月6日8时58分,随着首趟牡佳高铁分别从佳木斯站、牡丹江站同时发车,标志着中铁上海工程局一公司参建的牡佳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与既有哈牡高铁、哈佳铁路共同构成黑龙江省东部高铁环线,进一步完善了东北地区路网结构,在广袤无垠的三江平原之上,再次腾起一条演绎着速度与激情,传播着幸福和温暖的巨龙。

▲ 牡佳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牡佳高铁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是我国目前最东端的高铁,线路南起牡丹江市,经鸡西市、七台河市、双鸭山市,终至佳木斯市,全长372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中铁上海工程局一公司承建的牡佳铁路7标位于佳木斯市桦南县境内,线路全长40.455公里,施工内容主要有路基23公里、桥梁13座,隧道4座以及703孔箱梁预制和架设。


科学管理,走胜而后战之路

“能够在被誉为‘华夏东极’‘东方第一城’的佳木斯市参与高铁建设,感觉很荣幸。然而,一系列接踵而来的施工难题也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是项目总工钮小祥当初参加工程建设时的复杂心情。

▲ 冬季施工

由于地处严寒地区,地面表层有季节性冻土层,每年10月下旬开始冻结,全年有效施工时间短,尤其在进入初冬季节以后质量管理难度剧增。9月进场,10月底就开始结冰,次年3月底土壤才开始解冻,工程建设成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片刻也不能耽误!牡佳铁路项目部以决战决胜的勇气迎难而上,积极与属地资源、上级组织沟通联络,凝心聚力,迅速集结人力物力,抢抓进场施工。

2017年9月7日,牡佳客专线7标段施工合同签订;9月26日,项目部驻地装修完成,人员入驻办公;10月20日,牡佳铁路二分部管段内“第一桩”南柳树河特大桥钻孔桩顺利开钻。19天完成人员初步进场,44天完成管段内首桩开钻,牡佳铁路项目顺利实现了良好开局。

▲ 项目信息化创新工作室

项目经理部还利用建模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快速完成了大临生活区、生产区、拌合站等场地设施、设备的规划;利用BIM技术动态跟踪可视化施工组织设计(4D虚拟建造)的实施情况,将现场实际进度完成情况反馈回BIM应用平台中,与计划进行对比、分析及纠偏,及时对工程进度控制管理,有力推动了各节点目标的顺利实现。

知难而上,走破茧成蝶之路

牡佳高铁线路施工里程长,急难险重项目多,保丰隧道、八虎力河特大桥、向阳山水库特大桥、箱梁预制运架等都是该标段内施工的重点工程。

隧道施工中有一个很常见的名词,叫“埋深”,意为从最高点到隧道顶的距离。保丰隧道全长2095米,设计为单洞双线隧道,隧道最大埋深97米,最小处不到3米,是全线隧道中浅埋段最长的一座隧道,这样的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极大,掘进过程困难重重。

▲ 保丰隧道

面对该隧道有效施工时间短、岩体破碎、围岩变化频繁带来的施工难题,项目部积极开展技术攻关,不断优化施工方案,采用隧道进出口往中间同时掘进的施工方法,齐头并进;建设全封闭式保温型拌合站,并在隧道口搭设两道防风保温门,门内采用生火炉和配备电暖风24小时不间断加热升温,确保隧道冬季施工温度稳定可控,保障混凝土浇筑后的温控和养生,确保了工程质量和进度两不误。

▲ 扫描隧道初期支护断面

“隧道围岩自动化量测信息系统在牡佳铁路隧道施工中可起了大作用,它采用激光测距的方法24小时在线监测隧道拱顶下沉、隧道净空变化,前端采集数据,监测平台进行数据分析,APP上轻轻一点就能查看分析结果。”负责掌子面监控量测工作的技术员黄鑫对此十分自豪。根据量测数据和测量频次变化值,随时掌握围岩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岩变我变”的施工理念有效保障了保丰隧道的安全质量。

▲ 向阳山水库特大桥

向阳山水库特大桥从享有“三江第一湖”美誉的向阳湖湖面穿行而过。由于水库季节性因素对大桥深水基础施工制约大,必须赶在水库汛期来临之前“出水”,如果不能按时完成,将会影响整个施工计划安排。该桥有51个台身涉及水中作业,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极度考验施工单位在复杂地质及水文条件下的作业能力,因此大桥横跨水库成为了项目重点控制性工程,

狭路相逢勇者胜。牡佳铁路项目愈战愈勇,科学组织,精准发力,在水中墩施工前就超前谋划进行便道及钻孔平台筑岛施工,同时,设置了两个长48米的钢栈桥,便于水库内流水。施工过程中,集中投入了四家施工队伍、五百多人和一百多台机械设备,24小时不间断施工。成功实现了汛期来临前51个水中台身顺利“出水”的任务目标。51朵出水莲花,整齐的排列在碧波湖面上,成了向阳湖一道靓丽的风景。


信息化管理,走科技创新之路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施工领域的不断实践,牡佳铁路项目部紧跟时代步伐,始终把技术攻关、工艺创新作为建设精品牡佳的落脚点,积极开展“数字牡佳”建设。

▲ 八虎力河特大桥

BIM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具有信息关联性、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等等众多优点。将互联网+BIM技术作为核心,不仅能促进项目精细化管理,更能切实提高建筑施工管理质量,将建筑工程存有的风险降到最低。牡佳客专八虎力河特大桥全长3007.11米,主跨跨越既有S307省道,是制约牡佳客专全线贯通的“咽喉”工程。施工中,项目部采用悬臂浇筑施工,利用BIM技术对桥梁施工全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为施工过程各个阶段提供线形、预应力等控制数据,保证了桥梁线形精准度,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

数字化管理助力降本增效。在土石方计算中,牡佳铁路项目依靠倾斜摄影技术进行三维建模,精准掌握现场构筑物与实体工程位置关系,利用实景建模对取土场及弃土场面积和体积直接量取,以策划现场的实际需求量,进一步提高了施工效率,也真正做到了管理意义上的“所见即所得”。

▲ 七峰林场1号大桥

七峰林场1号大桥大里程端是标段内BIM模型深化工点,线路以填挖相间通过,地形复杂,有较明显起伏。项目部根据图纸对不同纵坡的栅栏建立标准骨架模型,再根据地形情况在不同纵坡上选用拼装3米、1.5米或1.15米的不同长度的防护栅栏模型,通过布置后的栅栏进行上下槛、栏片预制算量,深化设计,以指导现场施工。通过BIM模型完成对小型预制构件的形象进度管理,显示现场安装实际进度,避免栅栏安装过程中构件的浪费或破损。

“牡佳铁路7标项目建设过程中全力推进信息化、互联网+和BIM技术深度融合发展,在牡佳铁路建设中发挥了积极影响和重要作用!”哈牡客专公司负责人在精品工程交流会上称赞。该项目《BIM技术在牡佳7标高速铁路施工中的应用》成果还获得了“龙图杯”全国BIM大赛二等奖。


以心换心,走企地融合之路

“入乡当随俗,我们既然来到桦南,就要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乡,主动融入地方,积极交流,以心换心。”项目负责人彭鹏光和员工分享道。如何架起企地连心桥,推动桦南县发展迈向新台阶成了牡佳铁路项目党组织心心念念的大事。

修筑一条高铁,造福一方百姓。牡佳铁路项目施工管段长,工程体量大,所需要的人工也比较多。项目部积极为地方就业提供平台,吸纳当地百姓上岗务工,帮助当地百姓增加收入,助力当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

▲ 项目荣获脱贫特殊贡献奖

“收入和我在外打工差不多,关键是高铁就业离家近,做工之余还能够照顾家庭。”桦南县孟家岗镇功兴村百姓项敏说,她在高铁工地上务工,每月有固定的收入,项目工期长,不愁没工做,在高铁工地务工,给她的家庭收入注入了新的来源。同样,沿线长安村、黎明村贫困户葛宏波、张艳兰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都在项目工地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从事钢筋加工、工点大厨、场地卫生清扫等工作,一年增加收入二、三万元,也让他们顺利脱贫。

据统计,工程建设期间,中铁上海工程局一公司牡佳铁路7标项目部已安排使用当地劳务人员2993人次、工资支付约7482万元。当地百姓不出远门,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同时,项目部大小十几个食堂,也主动上门采购沿线百姓种植的各类蔬菜,饲养的大鹅、土鸡等家禽,累计在当地采购生产生活物资约3000万元,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提升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用实际行动参与地方“精准扶贫”工作,展示了为民添福祉的央企形象。

▲ “爱心慰问进校园”活动

牡佳铁路项目自进场以来,主动为沿线居民谋求福祉、改善民生,先后加宽平整乡村道路46公里,修筑农田道路30余公里,成立了“警务工作站”,成功举办了“警企共建同携手,打造平安牡佳线”交通安全法律知识宣讲、“月圆醉美孟家岗 企地共铸高铁情”中秋慰问文艺演出等共建活动。一系列精准扶贫、企地共建工作的开展,使得牡佳铁路与桦南县人民从陌生人走向好伙伴,更是获得了桦南县人民对工程建设的大力支持,项目部先后三次获得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特别贡献奖。

▲ 牡佳高铁联调联试

绵延的三江之水挟风逐浪,奔流不息;无际的黑土平原连绵不绝,生机勃发。一千多个日夜,中铁上海工程局数千名建设者,迎着祖国最早的朝阳,扎根在这片黑土地上,付出了青春、汗水与智慧,实现了桦南县46.7万人民期盼多年的“高铁梦”。如今,牡佳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佳木斯至牡丹江列车运行时间将由原先的7个多小时缩短至最快2小时10分钟,人民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东北地区高速铁路网更加完善,新时代下三江平原的交通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XML 地图